北京中西医精神心理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失眠

失眠 3 年越补越醒?中医:没辨清这 3 种根,安神药反成 “添乱药”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精神心理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28 16:26:17

“主任,我失眠 3 年了,酸枣仁、安神补脑液换着吃,中医开的‘安神方’也喝了不少,可越吃越累,每天凌晨 4 点准醒。是不是中医治不好我的失眠啊?”

最近门诊遇到的这位患者,道出了不少失眠者的困惑。其实并非中药没用,而是没找准失眠的 “根”—— 中医治失眠的关键在辨证,若不分证型盲目用 “安神药”,反而会加重病情。

失眠常见 3 种证型,错补堪比 “火上浇油”

中医认为,失眠多与脏腑失衡相关,最常见的有 3 种证型,用药思路截然不同:

1. 肝郁化火型:脑子停不转、爱发火,补药会 “添火”

这类患者最典型的表现是 “躺下就清醒”,脑子里像装了台永动机,越想睡越兴奋,还常伴有爱发脾气、口苦、眼睛干涩等症状。很多人会自行用酸枣仁、安神补脑液等滋补类安神药,殊不知这类药偏滋腻,会把 “火气” 闷在体内,导致失眠加重,还会让人越吃越累。

调理核心应是疏肝清热,常用柴胡、栀子、丹皮等药材清泻肝火,再搭配少量安神药,火气退了,睡眠自然会改善。

2. 心脾两虚型:躺着累却睡不着,单吃酸枣仁 “力度不够”

“明明身体很累,躺下却毫无睡意,就算睡着了也容易醒,醒后浑身乏力,连吃饭都没胃口。” 这类患者多是心脾两虚,心血不足、脾气虚弱,无法濡养心神。

酸枣仁虽有安神作用,但针对心脾两虚的失眠,单独使用力度太弱,需用归脾汤这类经典方剂,同时补益心脾、气血双调,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。

3. 痰热扰心型:胸闷、舌苔黄腻,先化痰再安神

若失眠时总觉得胸口发闷、喉咙里有痰,观察舌苔发现又黄又厚腻,大概率是痰热扰心型失眠。痰浊和热邪缠在一起,堵在体内,心神被 “打扰”,自然难以安睡。

这种情况的关键是 “先化痰”,用茯苓、半夏、竹茹等药材清除痰热,等痰浊消散、气机通畅了,再用安神药才能起效,否则 “痰堵着,神不安”,吃再多安神药也白费。

真实案例:辨对证型,3 天睡够 6 小时

上周接诊的北京张女士,就是典型的肝郁化火型失眠。她失眠 2 年多,一直靠吃安神保健品缓解,结果不仅没效果,还出现了口苦、易怒的症状,每天凌晨 3 点多就醒。

结合她的症状和舌苔,我为她调了 “疏肝安神方”,以柴胡、栀子疏肝清热,搭配合欢皮、远志安神,同时教她每天睡前按揉太冲穴(足背第一、二跖骨间凹陷处)5 分钟,帮助疏泄肝火。没想到仅 3 天,张女士就反馈能睡够 6 小时,醒来也不觉得累了。

1 分钟自测:你的失眠属于哪种证型?

不用等挂号,自己在家也能初步判断失眠类型,关键看 2 点:

看舌苔

● 舌苔黄厚腻 → 大概率是痰热扰心型

● 舌苔淡白、舌体偏胖 → 多为心脾两虚型

● 舌苔薄黄、舌尖发红 → 可能是肝郁化火型

问情绪 & 身体感受

● 爱发火、总觉得烦躁 → 重点考虑肝郁化火

● 总叹气、浑身乏力、食欲不振 → 警惕心脾两虚

● 胸闷、有痰、身体发沉 → 多是痰热扰心

中医治失眠:不盲求 “安神”,重在 “调平衡”

说到底,中医治失眠的核心不是 “强行安神”,而是找到脏腑失衡的根源,把紊乱的气血、失调的脏腑调回平衡状态。就像给 “跑偏” 的身体拨正方向,方向对了,睡眠自然会随之改善。

如果你也像那位患者一样,吃了不少中药、保健品却没效果,或许问题就出在 “没辨清根”。可以联系我们,先帮你找准失眠的证型,再针对性调方用药,才能少走弯路,让好睡眠慢慢回来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