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常识
-
“坐不住”的幕后真凶:一文读懂抗精神病药所致静坐不能的识别与对策
抗精神病药物是精神科治疗的“定海神针”,却常伴“暗流”——静坐不能(akathisia)。它让患者“身坐不宁、心焦如火”,严重时还会诱发攻击或自杀。今天,我们用一篇说清楚:它长什么样?哪些药更易惹祸?又该如何科学化解?一、什么是静坐不能?一句话: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30 14:20:42 -
这两类精神科药物,擅自停药=“走钢丝”——医生提醒:减停前一定先咨询
“想停药,先问医生。”——这是我在精神科临床40余年最想说的一句话。以下两类药物,如果擅自减量或骤停,不仅会出现明显的撤药反应,还可能让病情反跳、加重,极端情况下甚至危及生命。第一类:苯二氮䓬类助眠/抗焦虑药代表药物:阿普唑仑、劳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30 10:47:12 -
精神科用药安全指南:11 种常见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应对(下篇)
精神类药物能有效控制症状,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。及时发现、正确处理,是降低风险、保障疗效的关键。以下是 6–11 种常见不良反应的简明识别要点与处理流程,供患者、家属及基层医生参考。麻痹性肠梗阻• 识别信号:明显腹胀、停止排气排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29 13:15:39 -
安全用药指南:11 种精神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科学应对策略(上)
精神类药物是精神疾病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,但其不良反应若处理不当,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危及安全。以下将 11 种常见不良反应重新梳理,按症状识别-处理原则-就医指征的逻辑呈现,方便患者、家属及基层医务人员快速查阅。一、锥体外系反应(EPS)EPS 是传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28 14:31:27 -
三类精神科常用药长期服用或升高痴呆风险——科学用药与中西联合应对策略
精神科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:在及时缓解症状、帮助患者重返生活的同时,也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副作用。最新研究提示,以下三类药物若长期、大剂量使用,可能显著提高痴呆发病风险,须引起患者、家属及医生共同关注。一、苯二氮䓬类(BZD):安定、氯硝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28 14:23:29 -
警惕!三类极易成瘾的精神药物——正确用药的“四把钥匙”
精神类处方药能帮我们缓解抑郁、焦虑、失眠或注意力不集中,却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“绑架”大脑。下面三种药物最容易让人掉入成瘾陷阱,请务必提前了解、谨慎使用。一、苯二氮䓬类:看似“安定”,实则“深渊”代表药:地西泮(安定)、氯硝西泮、艾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28 13:52:17 -
精神科老专家四十年经验谈:把抗精神病药吃“对”,别让“怕副作用”变成“真复发”
很多患者和家属一听“长期吃药”就紧张,担心“把身体吃垮”,于是偷偷减药、停药,结果病情反复、加重,甚至酿成悲剧。这种“因噎废食”的做法,在临床上屡见不鲜。一、副作用≠必然垮掉确实,部分传统抗精神病药可能引起代谢异常、锥体外系反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28 11:36:27 -
长期服用苯二氮䓬?7 个关键细节让疗效与安全双赢
苯二氮䓬类药物(如阿普唑仑、氯硝西泮、地西泮)在焦虑和失眠治疗中确有“立竿见影”之效,但“好帮手”也可能变成“隐形炸弹”。以下 7 条建议,帮您把风险降到最低。1. 医嘱是底线:别加量、别减量、别停药• 擅自加量 → 过度镇静、跌倒、记忆断片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27 11:33:22 -
“副作用更小、疗效更稳”——精神科新药与中西整合治疗全攻略
在精神疾病的长期管理中,药物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手段。许多患者和家属最担心的莫过于“药效还没来,副作用先到”。事实上,近十年精神科新药迭代迅速,已有一批“代谢友好、耐受性佳”的选择;若能再辅以中医辨证调理,更可达到“减副增效、长治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25 14:04:02 -
“抗精神病药致肥、升糖、乱激素?——一张‘全攻略’教你稳住体重、血糖与泌乳素”
一、为什么吃药会变胖、血糖高、月经乱?1、体重、血糖、血脂• 高风险:氯氮平、奥氮平。• 中等风险:喹硫平、帕利哌酮、利培酮、氟哌啶醇。2、泌乳素升高(女性停经/泌乳,男性性欲下降)• 高风险:氨磺必利、帕利哌酮、利培酮、氟哌啶醇。• 相对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25 10:22: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