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虑总反复?中医说:那是“心气虚”!——补足气血,安神定志,身心同调才是根本
“吃了半年西药,情绪还是像过山车。”
“白天没精神,晚上睡不着,一点小事就心慌手抖。”
如果你或身边的人也陷入这种循环,不妨换个思路:焦虑也许不是单纯情绪问题,而是身体“虚”了——“心气虚”。
一、为什么“心气虚”会让人焦虑?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心主神明。”
心气足,则神明有依;心气一虚,气血难以上达,心神便像断线的风筝,飘摇不定。
典型表现:
• 心慌、心悸,动辄汗出
• 入睡困难、多梦易醒
• 头昏乏力、气短懒言
• 面色少华、舌淡苔薄、脉细弱
二、案例:用归脾汤加减,3个月“把心安住”
患者男,34 岁,焦虑反复发作半年。
初诊:脉弱、舌淡、面色萎黄,夜睡不足 4 小时,伴食少便溏。
辨证: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,心神失养。
处方(归脾汤加减):
• 黄芪 30 g、党参 15 g——大补心气
• 龙眼肉 15 g、酸枣仁 20 g——养心血、安心神
• 白术 15 g、茯神 15 g——健脾助运,使气血生化有源
• 当归 12 g、远志 10 g——养血开郁,交通心肾
• 柏子仁 12 g、合欢皮 12 g——加强安神解郁之效
服药 2 周,睡眠时间延长至 6 小时;1 个月,心悸、汗出明显减少;3 个月后情绪平稳、体重回升,已恢复工作。
三、调心三步曲
1、先辨证:是否为“心气虚”或兼夹肝郁、痰热。
2、再用药:归脾汤、甘麦大枣汤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灵活加减。
3、配合西药: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逐步减量,减轻副作用、降低复发。
四、日常护心小贴士
• 睡:23 点前上床,午后小憩 20 分钟。
• 动:每日快走 30 分钟,微汗即止。
• 食:红枣、龙眼、小米粥、百合莲子羹,少辛辣刺激。
• 神:静坐 10 分钟,或默念“松——静——”,给心神“充电”。
五、写在最后
焦虑不是意志力薄弱,而是身体在报警。
中医“补心气、养气血”,西医“调神经递质”,两者联手,才能真正把心安住。
如果您或家人正受抑郁、焦虑、失眠困扰,欢迎联系我们,我会在 24 小时内与您联系,给出个性化中西结合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