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焦虑药这样吃才安全:4类常用药全解析+3大原则6项注意
一、认识4类常用抗焦虑药
1、帕罗西汀(SSRI)
• 特点:强力阻断5-羟色胺再摄取,适用广泛性焦虑、惊恐、强迫障碍。
• 注意:初期嗜睡、体重增加较明显,青光眼、前列腺增生患者慎用。
2、艾司西酞普兰(SSRI)
• 特点:靶点更专一,副作用相对少,老年及对其他SSRI“过度激活”者优选。
• 注意:不用于18岁以下;QT间期延长者需监测心电图。
3、文拉法辛(SNRI)
• 特点:同时提升5-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,起效略快,适合伴抑郁的焦虑。
• 注意:高剂量可升高血压,需定期量血压;停药需更缓慢。
4、度洛西汀(SNRI)
• 特点:兼顾情绪与躯体症状,对慢性疼痛、胃肠不适型焦虑尤佳。
• 注意:肝功能不全者减量;避免与大量酒精同服。
二、3大用药原则,疗效与安全的“双保险”
1、全病程管理
急性期(6-12周)→ 巩固期(4-6月)→ 维持期(≥1年)。
2、个体化滴定
“低剂量起步—2-4周评估—逐步微调”,找到最低有效剂量。
3、综合干预
药物+认知行为治疗+规律作息+运动,四管齐下防复发。
三、6项注意,避开90%常见误区
1、起效慢 ≠ 无效
2周初见端倪,4-6周评估疗效,勿擅自换药。
2、初期不适可预期
恶心、乏力、短暂焦虑加重,通常1-2周减轻;饭后服药、多喝水可缓解。
3、症状消失也须“守尾”
维持剂量至少3-6月,复发高风险人群需1年以上。
4、停药像“下楼梯”
每1-2周减一次量,全程≥4周;出现“电击感”、头晕立即回上一级剂量并就医。
5、定期复诊+实验室检查
血常规、肝肾功能、血压/心电图(SNRI类)每3-6月一次。
6、生活方式“三不要”
不饮酒、不驾驶高空作业、不合并中枢抑制药(安眠药、镇痛片)——除非医生明确允许。
四、给焦虑患者的3句贴心话
• 药物是“拐杖”,帮你先站起来;心理治疗才是“肌肉”,让你能自己走。
• 任何不适先记录症状+时间,复诊时带着问题去找医生,比网络搜索更省时省心。
• 如果担心副作用或疗效欠佳,可和医生讨论中西医结合方案,但务必在同一医疗团队指导下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