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肝即舒压:中医视角下的抑郁焦虑调治新思路
【核心观点】临床观察发现,抑郁、焦虑伴失眠的患者中,约90%存在“肝气郁结”的中医证候。肝主疏泄,犹如人体情绪之“交通中枢”;若疏泄不畅,气机壅滞,则情志失调、夜不能寐。调畅肝气应成为干预抑郁焦虑的重要环节。
【方药推荐】舒肝解郁胶囊(贯叶金丝桃+刺五加) • 贯叶金丝桃:疏肝解郁,促进气机流通; • 刺五加:安神定志,改善睡眠与认知。该方药性平和,无依赖性、无显著镇静残留效应,适用于轻-中度肝郁型情绪障碍,或作为西药/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。
【适应人群】 • 情绪:郁闷、易激惹、常叹气; • 睡眠:入睡困难、多梦易醒; • 躯体:胁肋胀痛、胸闷、胃脘胀满、纳差。舌脉特征:舌质偏红、苔薄黄,脉弦或弦数。
【典型病案】患者,女,35 岁,情绪低落 6 个月,伴失眠、易怒、胃胀。辨证:肝郁化火。治疗方案
1、中药:丹栀逍遥散加减(柴胡、白芍、栀子、丹皮)+舒肝解郁胶囊;
2、针刺:太冲、内关,每周 1 次;
3、西药:短程小剂量助眠药,按需调整;
4、心理:认知-行为治疗,每两周 1 次。疗效:4 周后,情绪显著改善,睡眠时间由 4 h 延长至 7 h,胃胀消失。
【使用提示】 • 舒肝解郁胶囊仅针对轻-中度肝郁证;重度抑郁需多学科综合干预。 •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,个体差异大,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。
【结语】调肝即调情。在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现代社会,及早识别“肝气郁结”信号,运用中医整体观与中西医结合策略,可为抑郁焦虑患者提供安全、有效、个性化的康复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