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科用药别漏查!这5项关键指标,是守护生命的「安全防线」
作为精神科医生,我见过太多遗憾:患者因 “怕麻烦”“嫌花钱”,跳过本该定期做的检查,结果把吃药时的 “小隐患” 拖成了 “大问题”。精神类药物就像一把 “双刃剑”—— 能帮你稳定情绪、控制病情,却也可能悄悄损伤身体。尤其是下面这 5 项检查,不是 “可做可不做”,而是 “必须定期做”,每一次检查都是在为生命筑防线。
01 血常规:盯紧 “抗感染卫士”,别等发烧才着急
很多抗精神病药(比如氯氮平、奥氮平)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,导致白细胞里的 “粒细胞” 减少。粒细胞是身体的 “抗感染卫士”,一旦它的数量低于 1.0×10⁹/L,哪怕你没觉得不舒服,也可能突然发烧、感染,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。
怎么做才对?
● 用药前先查 1 次 “基础值”,知道自己的正常水平;
● 用药前 3 个月(初期),每 2 周查 1 次,密切观察变化;
● 病情稳定后,也得每 1-2 个月查 1 次,别掉以轻心;
● 一旦出现 “没感冒却发烧”“牙龈莫名出血”,立刻停药去医院 —— 这可能是粒细胞缺乏的危险信号,千万别等!
02 代谢指标:体重、血糖、血脂,别全怪 “自己没控制好”
吃奥氮平、喹硫平等药的患者,常遇到一个问题:不知不觉体重涨了、血糖高了、血脂变稠了,却以为是 “自己管不住嘴、没运动”。其实这可能是药物干扰了糖脂代谢,若不及时发现,会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病的风险。
怎么做才对?
● 用药开始后,每月测 1 次体重和腰围(男性腰围别超 90cm,女性别超 85cm);
● 每 3 个月查 1 次空腹血糖和血脂(包括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);
● 哪怕体重只涨了 5 斤,也别忽视,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方案。
03 心血管检查:心脏问题 “等不起”,心慌头晕要立刻查
有些药物可能给心脏 “添负担”:氯氮平、齐拉西酮可能延长心电图上的 “QT 间期”,轻则心慌、晕厥,重则引发猝死;喹硫平、利培酮则容易导致 “体位性低血压”,一站起来就头晕眼黑,甚至摔倒。
怎么做才对?
● 用药前先做 1 次心电图,留好 “对照底版”;
● 用药后每 3-6 个月复查 1 次心电图;
● 一旦出现 “突然心跳加快”“站起来晕得站不住”,别等 “下次复查”,立刻去医院做心电图 —— 心脏问题拖不得!
04 肝肾功能:没感觉不代表没事,别等衰竭才后悔
长期吃精神类药物,肝脏和肾脏最容易 “超负荷”:氯丙嗪、利培酮可能伤肝,导致转氨酶(ALT/AST)升高;吃锂盐的患者,肾脏可能受影响,出现肌酐、尿素氮异常。但很多患者觉得 “没不舒服就不用查”,直到肝肾功能严重受损,才追悔莫及。
怎么做才对?
● 肝功能:用药初期每月查 1 次,稳定后每 3 个月查 1 次(重点看 ALT、AST、胆红素);
● 肾功能 + 血锂:吃锂盐的患者,每 1-3 个月查 1 次肌酐、尿素氮,还要查 “血锂浓度”—— 超过 1.2mmol/L 就容易中毒,出现手抖、恶心时,一定要立刻查!
05 内分泌:别让 “温水煮青蛙” 影响生育和代谢
有些药物会悄悄打乱内分泌:利培酮、舒必利可能让泌乳素升高,女性会闭经,男性会出现性功能下降;长期吃碳酸锂,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,导致 TSH 升高、T3/T4 降低,出现怕冷、乏力、体重猛涨等问题。这些变化像 “温水煮青蛙”,等发现时可能已经影响生育或代谢。
怎么做才对?
● 女性患者每 6 个月查 1 次性激素(重点看泌乳素),男性查睾酮;
● 吃锂盐的患者,每年查 1-2 次甲状腺功能,一旦出现 “怕冷、没力气、体重涨得快”,赶紧去查甲功。
结语:吃药控病情,查指标保底线
记住:吃药是为了 “控制病情”,查指标是为了 “保住健康底线”。
● 初治期(前 3 个月)要 “勤快”:每周查血、每月查代谢;
● 病情稳定后别 “偷懒”:每 3-6 个月做一次全面复查。
别因一时的 “麻烦”“省钱”,让之前的治疗功亏一篑。
中西结合:给用药安全加一层 “保护罩”
中医治疗精神疾病时,不只会关注精神症状的改善,更会把肝肾等脏器功能、身体整体状态纳入考量。比如根据患者体质,用枸杞、山药等中药保肝,用熟地、肉苁蓉等药材补肾,还能搭配药膳调理,慢慢改善身体基础。
这样做不仅能让患者更好地耐受精神类药物,减少不良反应,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,帮精神症状更快缓解。中西医双管齐下,既能控住病情,又能护好身体,让治疗更安全、更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