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泛性焦虑症:认识、应对与治疗
在当今社会,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,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广泛性焦虑症(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, GAD)作为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,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。本文将从病因病机、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对广泛性焦虑症进行介绍。
一、病因病机
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。从中医角度看,先天禀赋不足,气血阴液亏虚,脏腑阴阳失调,肾阴肾精不足,脑髓失养,脑神不充是其发病的内在基础;七情内伤,气滞血瘀,痰火上扰脑神可引起神志不安;劳倦过度,饮食不调,房事不节,导致气血亏虚,脑神失养也是发病原因之一;外感六淫之邪,脑窍被扰,可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。此外,焦虑障碍患者常具有易感质性格,如容易紧张、自信心不足,胆小怕事,缺乏安全感等,符合中医肾志不足的性格特征。
二、临床表现
(一)精神性焦虑
过度担心是广泛性焦虑症的核心症状。患者对未来的或不确定的事件过度担忧,害怕发生难以预料的危险或不幸。有的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担心的具体内容,只有一种提心吊胆、烦躁不安的内心体验;有的患者担心的内容虽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,如担心工作失误、家人出事等,但担心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不相称。患者常忧心忡忡,坐卧不宁,似有大祸临头的恐慌感。
(二)躯体性焦虑
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。患者可出现心率加快、手心出汗、皮肤潮红或苍白、口干、恶心、便秘或腹泻、尿频等症状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性欲下降、早泄、阳痿、月经紊乱等性功能障碍或月经失调表现。
(三)神经、肌肉及运动性不安症状
肌肉紧张较为常见,患者主观上感到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感,严重时可出现肌肉酸痛,多见于胸部、颈部及肩背部肌肉,如肩背部僵硬、疼痛,紧张性头痛,胸骨后压缩感等。运动性不安表现为患者不能静坐,来回走动,搓手顿足,或伴有肢体震颤以及舌、唇、指肌的震颤。
(四)伴随症状
患者常伴有强迫、惊恐发作、抑郁及人格解体等症状,但这些症状通常不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。
三、治疗策略
(一)西药治疗
抗抑郁剂:临床上广泛使用新型抗抑郁药物。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等虽对广泛性焦虑有较好疗效,但因其有心脏毒性作用和较强的抗胆碱能副作用,目前临床已少用。常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包括帕罗西汀、艾司西酞普兰、舍曲林、文拉法辛、度洛西汀等。
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物:此类药物抗焦虑作用强,起效快,在临床广泛应用。在治疗中应低剂量起步,逐渐加到治疗剂量,停药过程应缓慢,以防症状反跳。其共同缺陷是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。
非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物:如丁螺环酮、坦度螺酮等,因无依赖性,常用于焦虑症的治疗。
抗精神病药物:对于严重的焦虑发作,可选择使用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,如奋乃静、喹硫平、奥氮平等。
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: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,减慢心率,减轻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出现的心动过速、肢体震颤、气促、多汗等症状。常用普萘洛尔,但支气管哮喘、严重心动过缓、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禁用。
(二)心理治疗
心理治疗可单独使用,也可与药物治疗联合使用。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:
1. 认知治疗:焦虑障碍患者常存在对事物的歪曲认知,如过分灾难化地想象事件的结果,过高估计与自己有关的负性事件出现的可能性。认知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,纠正这些不合理的思维模式。
2. 行为治疗:焦虑患者常有肌肉紧张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,可采用放松训练、呼吸训练、分散注意技术等行为治疗方法来缓解这些症状。
3. 健康教育:向患者提供有关焦虑症的本质、产生原因等信息,帮助患者对焦虑有正确的认识,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担心,同时引导患者改变某些不良认知和生活方式。
(三)中医辨证论治
从中医角度看,焦虑症的核心病机是肾阴精不足,治疗多采用“益肾平虑”之法,用药常重用熟地黄或生地黄、山茱萸等滋肾养阴。以下是几种常见证型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:
1. 肾阴不足,心肾不交,脑神失养:主症为虚烦不安,五心烦热,甚则躁扰不宁,潮热盗汗,心悸失眠,咽干,腰膝酸软,舌质红,少苔,脉细数。治法为滋阴清热,除烦安神。
2. 肝肾阴虚,脑神失养:主症为焦躁不安,心烦意乱,入夜难寐,头晕耳鸣,胸胁胀痛,吞酸吐苦,口干,腰酸尿频,女子月经紊乱、量少或停经,男子遗精阳痿,舌质红,少苔,脉弦细。治法为补肾益肝,养阴安神。
3. 心肝血虚,脑神失养:主症为烦躁,紧张恐惧,手抖,心悸,头晕目涩,劳则加重,面色少华,舌质淡,舌苔薄白,脉细弱。治法为养血安神,除烦定志。
4. 脾肾阳虚,脑神失温:主症为神疲乏力,喜卧少动,生活懒散,烦躁不安,形寒肢冷,四肢困倦,大便溏泄,小便清长,腰膝酸软冷痛,舌质淡,舌苔白,脉沉细无力。治法为温阳散寒,安神除烦。
5. 肝气郁滞,脑神不伸:主症为心情不畅,烦躁易怒,善太息,咽中不适,如物梗阻,两胁胀满,腹胀,纳差,女性可见月经不调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弦。治法为疏肝解郁,理气安神。
6. 痰火上扰,脑神不宁:主症为心烦易怒,胸中烦热,心悸,坐立不安,注意力不集中,痰多呕恶,少寐多梦,口苦口黏,头晕头胀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法为清热化痰,安神醒脑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。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