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别 “药越吃越呆”:中西医结合为精神分裂康复开辟新路径
长期以来,在精神分裂症的康复领域,一种普遍观念认为必须依赖奥氮平、利培酮等西药长期控制幻觉、妄想等典型症状。不可否认,这些西药在快速稳定急性期病情方面,确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但在临床中,不少患者在漫长的服药过程中,渐渐被体重增加、反应迟钝、情绪淡漠、便秘等副作用所困扰。更让人揪心的是,一旦尝试减少药量,那些被暂时压制的症状便会卷土重来,如同潮水般将患者和家属再次拖入绝望的深渊。
中医则从整体观念出发,将此类情志病症多归为 “癫证”“狂证” 范畴,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、痰浊蒙蔽心窍、神明失养失守。因此,中医治疗并非简单压制症状,而是以 “化痰开窍、调神安志” 为核心方向,致力于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与脏腑正常功能,从根源上改善机体状态。
我的门诊医案:从 “暴躁呆滞” 到 “重拾生活”
去年,我接诊了一位 32 岁的男性患者。他已被精神分裂症困扰两年,期间一直依赖西药控制病情,效果却始终不理想。“耳边总有人吵架”,这是他最常说的话,持续的幻听让他烦躁不已,情绪失控时甚至会砸东西发泄。家属看着心疼又无奈:“他以前多机灵开朗,现在像变了个人似的,药越吃越多,人却越来越呆,连简单交流都很困难。”
经过细致诊查,我发现他舌红苔黄腻,脉象滑数有力,同时伴有头晕目眩、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。综合辨证后,我判断他属于痰火上扰、瘀阻脑络之证。
针对他的情况,我为其开出黄连温胆汤加减方。方中重用黄连、竹茹以清泻痰火,如同降下一场及时雨,浇灭体内肆虐的邪火;配伍丹参、川芎活血化瘀、通络开窍,让瘀滞的气血重新畅通;再加入石菖蒲开窍醒神,为混沌的神志拨开迷雾。治疗的关键并非 “硬压” 症状,而是通过化解阻塞脑窍的痰浊、理顺瘀滞的气血、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—— 让后天之本得以充养,为身体康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调治三个月后,家属欣喜地反馈:患者愿意主动进行简单交流了,睡眠质量明显改善,幻听出现的频率也大幅降低。后续治疗中,我根据他的恢复情况随证调整方药,侧重加强健脾安神之力。随着调理的深入,患者不仅逐步恢复了部分社会功能,西药用量也开始稳步减少。
一年后复诊时,他的状态已然稳定:思维比以往清晰了许多,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家务,还找到了一份轻松的工作,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。
中西医结合:不是对立,而是互补
这个案例充分说明,治疗精神分裂症,无需将中西医对立起来,二者结合才能发挥 1+1>2 的效果。在疾病急性期,西药能快速控制幻听、躁动等剧烈症状,为患者创造稳定的身体条件,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后续调理;而中药则从根源入手,化解痰浊、疏通瘀滞、调理脏腑功能,让身体恢复健康的内在平衡。当痰浊消散,头脑自然不再昏蒙;当瘀滞畅通,神志必然愈发清亮;当脾胃强健,身体根本得以稳固,症状自然难以反复。
中医治疗精神疾病时,始终坚持 “整体调理” 理念,不仅关注药物对精神症状的直接调控,更将肝、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治疗体系。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,会针对性地选用枸杞、山药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养精的药材配伍组方,同时还可结合药膳等食疗方式,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整体状态。
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,既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西药的耐受性,有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,又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,进一步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,全方位保障精神疾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。
如果您或您的家人、朋友正遭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,或是在用药方面存在困惑,欢迎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 24 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,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与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