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西医精神心理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抑郁症

  • 从医30年:抑郁症治疗别踩这4个“坑”,否则吃药可能白搭!

    从医三十余载,我接诊过无数抑郁症患者,在临床中发现一个明显规律:有些患者恢复迅速,能较快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;而另一些患者却陷入 “反复怪圈”,病情时好时坏,即便坚持服药,效果也不尽如人意。其实,抑郁症的治疗从来不是 “吃对药就万事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29 10:55:22
  • 精神类药物成部分年轻人“日常配置”:中西结合能否破“依赖”困局?

    在当下生活里,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正悄然浮现: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与精神类药物相伴。从缓解情绪的抗抑郁药到改善睡眠的安眠药,从偶尔服用应急到长期依赖维持状态,药物似乎正逐渐成为部分人支撑日常的 “基础配置”。这一现象背后,不仅关乎个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29 10:28:01
  • 抑郁好转的 5 个「隐形信号」:身体正在悄悄重启

    在临床诊室里,我最常听到患者带着忐忑的语气问:“主任,药吃了这么久,到底有没有好转呀?怎么才能看出来呢?” 其实他们不知道,抑郁的消散从不是 “突然变好” 的瞬间,而是像春雪消融般,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生活的细节里。如果你正走在康复的路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28 11:04:22
  • 孩子停抗抑郁药,没有“万能公式”:一份给家长的实操避险指南

    1、先划红线● 停不停药,必须由儿童精神科医生综合评估,家长、孩子、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决策。● 任何“快速停药”“抄同学方案”“自己减半片”的做法,都可能把可逆不适变成复发危机。2、评估五连问(医生也会问这些)1. 药效:过去 4–6 周症状评分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26 11:26:58
  • “明星抗抑郁药”草酸艾司西酞普兰:短期利剑,长期如何不伤人?

    1、起效快,但非“一吃解千愁”草酸艾司西酞普兰(来士普等)是SSRI类“王牌”,1–2周先觉焦虑减轻,4–6周抑郁核心症状(情绪低落、兴趣缺失、精力下降)才明显缓解。规律用药是前提,擅自加量不会“好得更快”。2、长期吃,身体真的会“记账”① 常见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26 10:09:35
  • 肝郁不开心:中医三招,把“逍遥”找回来

    “医生,我日子不差,为什么就是开心不起来?”——这是心理门诊里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。中医把这类情绪低谷统称为“郁证”,核心病机只有四个字:肝郁气滞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。”长期压力、情绪压抑,就像把肝这条“情绪下水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25 16:22:31
  • 抑郁为何“缠住”你不放?90%的人都踩过这5颗“雷”

    “主任,我药也吃了,针也打了,为什么还是开心不起来?”门诊里,这句话我几乎每周都能听到。抑郁症不是感冒,不是吞几片药就能“雨过天晴”。它更像一场拉锯战,任何一个细节出错,都可能让前面的努力清零。下面这5颗“雷”,踩中一颗,治疗就可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25 10:37:34
  • 当情绪陷入低谷,请听听你身体的声音

    你是否也曾被情绪的阴霾笼罩,感到提不起劲、辗转难眠,甚至对生活失去了热情?当身边的人劝你“想开点”时,你却觉得这并非“矫情”二字可以概括。在中医看来,情绪并非凭空产生,它与我们的五脏六腑息息相关。所谓“情志内伤”,长期的低落、焦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24 10:59:09
  • 走出“情绪泥潭”:一位40年老精神科医生的中西结合疗愈手记

    1、抑郁症≠“想不开”,也不是“吃够药就能好”在精神科坐诊40年,我常被家属追问:“药都按时吃了,怎么他还是没精神?”答案很简单:抑郁症不是单条情绪曲线,而是一张“身心网络”的系统性塌方——• 神经递质失衡→情绪持续低落;• 下丘脑-垂体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23 11:09:57
  • 三杯“解郁水”+中西合璧方案:把肝气捋顺,把情绪救回来

    一、中医视角:情绪病的“总开关”在肝中医认为“百病生于气”,而肝就是人体的“情绪稳压阀”。肝气一堵,轻则胸闷叹气,重则失眠、焦虑、抑郁。想自救,先疏肝;想断根,再安神。二、在家就能做的 3 杯“解郁水”(材料超市可买,成本均<5 元/次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22 15:08:06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下一页
  • 尾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