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出抑郁:打破三大认知误区,科学守护长期康复
来源:北京中西医精神心理会诊中心 发布时间:2025-07-26 13:45:29
一、误区一:治愈≠一劳永逸
抑郁症像一场“心灵重感冒”,治疗目标是“症状缓解 + 生活质量提升”,而非“永不再犯”。愈后大脑仍处于易感状态,维持治疗(按时服药、定期复诊、心理咨询)就是给情绪加“保险丝”。擅自停药约等于拆掉防火墙,复发风险陡增。
二、误区二:规范用药≠会上瘾
抗抑郁药作用于神经递质,不会刺激奖赏通路,因而不存在成瘾。但“骤停”会造成头晕、恶心等戒断反应,与成瘾是两回事。正确做法是:
1. 足量足疗程;
2. 减停药必须由医生制定“梯度计划”;
3. 定期复诊,监测副作用并及时调整。
三、误区三:自我调节≠可有可无
药物稳住“生物基础”,心理干预与生活方式则重建“心理弹性”。
• 认知行为疗法(CBT)纠正负性思维;
• 规律作息、运动、正念练习,可提升大脑可塑性;
• 家属参与:减少指责、多倾听、共定小目标。
身心协同,复发率可下降 20%–40%。
四、中西协同:1+1>2
1. 急性期:西药快速缓解核心症状;
2. 巩固期:中医辨证+针灸,调和气血、疏肝解郁,减少西药用量,降低头晕、胃肠不适等副反应;
3. 随访数据:中西联合方案 3 年内复发率较单用西药下降约 30%。
结语
康复不是终点,而是一段持续管理的旅程。打破三大误区,坚持科学治疗+身心调养,才能把“复发”变成可控的“小波动”,而不是“二次崩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