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西医精神心理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从“用药”到“调人”:门诊40年总结,5步扭转抑郁反复的中医实战方案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精神心理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09 10:36:38

正文在门诊工作了近四十年,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:真正决定抑郁症走向的,往往不是药量的增减,而是“调”的方向与方法。今天,我用最通俗的语言,把反复验证有效的5个关键步骤分享给大家——既讲中医思路,也给出现代研究佐证,帮助患者少走弯路。

第一步:先辨“郁”还是“虚”——别再盲目疏肝很多患者一难受就给自己扣上“肝气郁结”的帽子,结果柴胡、香附、郁金一顿猛吃,越吃越虚。

判断要点

• 郁:胸闷、叹气、情绪波动大,舌偏暗或有瘀点。

• 虚:乏力懒言、动则汗出、舌淡胖有齿痕。

现代视角:抑郁伴明显疲劳、动力缺失者,往往与下丘脑—垂体—肾上腺(HPA)轴功能低下有关,对应中医的“气虚/阳虚”。此时若再用辛散疏肝,反而进一步耗气。

处理原则:先辨证,再选方——“郁”以疏肝理气为主,“虚”以益气健脾为先。

第二步:肝要“通”更要“清”——别只盯着柴胡长期肝郁极易化火,出现烦躁、口苦、舌红苔黄。

实战方:丹栀逍遥散(柴胡+当归+白芍+薄荷+丹皮+栀子)。

现代研究:栀子苷、丹皮酚可通过调节5-HT、DA水平,改善情绪与冲动控制。

加减提示:火盛加夏枯草;失眠加酸枣仁;便秘加决明子。

第三步:治肝先实脾——把“后天之本”稳住中医讲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”。肝木克脾土,情绪问题最先影响消化。

常见信号:食欲差、腹胀、大便溏。

核心方药:参苓白术散或归脾汤化裁。

现代意义:健脾中药可调节肠道菌群,促进5-HT在肠神经系统合成,间接改善情绪。

第四步:补肾填精——截断复发之根反复发作、记忆力差、性欲减退,多与肾精亏虚、海马体体积缩小相关。

用药思路:

• 偏阴虚:左归丸(熟地、山药、枸杞、龟胶)。

• 偏阳虚:右归丸(鹿角胶、肉桂、杜仲)。

现代研究:熟地黄多糖、枸杞多糖可提高BDNF水平,促进神经元可塑性。

第五步:养心安神——先睡个好觉失眠与抑郁互为因果。心血不足者常见入睡难、多梦易醒、心悸健忘。

推荐方:天王补心丹或甘麦大枣汤加夜交藤、远志。

生活锦囊:

• 睡前1小时远离蓝光;

• 晚餐七分饱,避免辛辣刺激;

• 温水泡脚(加艾叶10 g、酸枣仁15 g),引火下行,助眠效果佳。

抑郁症的康复是一场“系统工程”。药物可以快速拉一把,但真正让患者走出泥潭的,是辨证明确、步步为营的“调”。如果您或家人正被抑郁、焦虑、失眠等问题困扰,欢迎留下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安排专业团队免费沟通,帮您制定个性化方案。愿每一位患者都能早日回归阳光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