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夏养阳,郁自开”——三伏天抑郁症中医调养全攻略
一、为什么抑郁的人最怕过夏天
许多患者形容:入伏后就像被湿棉被裹住——四肢沉重、心烦易怒、精力归零。现代医学将其归为季节性情绪波动;中医则看作“暑湿外袭,寒郁内伏”。此时自然界阳气最盛,恰是借天力驱散体内“阴寒郁结”的黄金窗口。
二、抑郁常见三大“寒郁”信号
• 怕冷、手脚不温
• 乏力嗜睡、饭后困倦
• 舌淡胖、苔白腻
若符合两条以上,提示“脾虚肝郁夹寒湿”,可借三伏天重点调理。
三、真实案例:42岁王女士的逆转
症状:情绪低落2年,夏季尤甚;饭后腹胀、便溏;舌淡胖齿痕。
病机:脾虚生湿→湿阻气机→肝郁加重。
三伏方案:
1、健脾化湿:茯苓30g、白术15g、薏苡仁30g(代茶饮)。
2、疏肝理气:柴胡6g、香附10g,煎水早晚分服。
3、外治:上午9点前背俞穴艾灸(脾俞、肝俞)各10分钟。
2周后反馈:腹胀明显减轻,情绪平稳,“身体像卸掉10斤沙袋”。
四、三伏调理四步法(辨证加减)
1、先通后补:
气滞——柴胡、香附;
痰阻——陈皮、半夏;
血瘀——丹参、川芎。
2、健脾是核心:四君子汤(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)为底,湿重加苍术、厚朴。
3、扶阳兼养阴:
阳虚——上午服附子理中丸;
阴虚——睡前含服麦冬、百合蜜丸,防温燥伤阴。
4、中西协同:
• 中药减西药的嗜睡、便秘副作用;
• 针灸、耳穴压豆提高西药耐受性;
• 定期复诊,逐步减停安眠药、抗焦虑药。
五、居家简易版
• 代茶饮:茯苓10g+陈皮3g+玫瑰花3朵,沸水冲泡,全天饮用。
• 穴位按摩:每天晨起按揉足三里(健脾)、太冲(疏肝)各2分钟。
• 作息:7点前起床晒太阳10分钟,助阳气升发;23点前入睡养阴血。
六、杜万君主任提醒
抑郁病因复杂,三伏调理虽事半功倍,仍需“一人一方”。若您或家人正被情绪障碍困扰,可留言或私信留下联系方式,24小时内将有专业团队与您对接,制定个性化中西结合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