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西医精神心理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抑郁症自救的“五要五不要”,科学+中医双管齐下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精神心理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31 10:45:27

“医生,我是不是太矫情才抑郁的?”

——每当有人这样问我,我都会郑重回答:抑郁症不是矫情,而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、可诊断、可治疗的疾病,就像高血压、糖尿病一样真实存在。

它源于大脑“情绪调节系统”的故障,是身体在拉响警报:我们需要停下来,好好照顾自己的身心。

今天,我把20 余年的临床经验浓缩成“五要五不要”,既结合现代循证医学,又融入中医智慧,希望能给你一份可落地的自救指南。

01 要动,不要躺

西医视角:运动能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(BDNF),促进神经元修复;同时刺激内啡肽、多巴胺分泌,缓解情绪低落。

中医视角:久卧伤气,气滞则血瘀,阳气日衰。最简单的八段锦、散步、拉伸,都能让气血重新流动,阳气渐生。

实操建议:

• 晨起 10 分钟拉伸或八段锦;

• 午后快走 10–20 分钟;

• 睡前做 5 分钟腹式呼吸放松。

——先“动起来”,再“动得好”。

02 要晒,不要躲

西医视角:早晨 10 点前接触 10000 lux 以上的自然光,可抑制褪黑素过度分泌,同步昼夜节律,提升 5-HT(血清素)水平。

中医视角:阳光升发阳气,驱散阴寒。督脉行于背,晒背尤能温补阳气。

实操建议:

• 每天 7–9 点,在阳台或户外晒 15–30 分钟;

• 戴墨镜防紫外线,不隔玻璃;

• 阴雨天可用 10000 lux 光疗灯替代。

03 要吃,不要饿

西医视角:血清素 90% 在肠道合成,稳定血糖、补充 ω-3 脂肪酸、B 族维生素,可降低炎症因子,改善情绪。

中医视角: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饮食失节则脾虚,气血亏虚,情志难安。

实操建议:

• 固定三餐时间,七分饱;

• 少油炸、少精制糖;

• 每天 1 碗温热杂粮粥+2 拳头蔬菜+1 掌心坚果;

• 睡前 2 小时避免咖啡因、酒精。

04 要说,不要憋

西医视角:倾诉可降低杏仁核过度反应,减少应激激素皮质醇。

中医视角:肝主疏泄,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,久而化火或伤脾。

实操建议:

• 每天找 1 位信任的人聊 10 分钟;

• 写情绪日记,把脑海里的“弹幕”落到纸上;

• 若出现持续自责、自伤念头,立即联系专业医生或拨打 400-821-1215(上海市 24 小时心理热线)。

05 要相信,不要放弃

西医视角:抗抑郁药需 4–6 周才显效,维持治疗 6–12 个月可显著降低复燃率。

中医视角:治病如抽丝,阳气渐复、情志渐调,贵在守方。

实操建议:

• 设定“3 个月一小评、6 个月一大评”的复诊计划;

• 把每日服药/运动/晒太阳/倾诉打卡做成可视化表格,看到坚持的力量;

• 告诉自己:慢也好,步子小也好,是在往前走就好。

结语

抑郁不是终点,而是提醒:我们需要换一种方式与自己和世界相处。愿你在“五要五不要”的行动里,一点点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
若你或家人正被抑郁、焦虑、失眠、精分、双相、强迫等问题困扰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留下联系方式,我会在 24 小时内与你联系,提供一次免费评估与指导。请记住:你并不孤单,我们一起慢慢走向光亮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