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西医精神心理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健康常识

健康常识

  • 守好“生命过滤器”——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护肾全攻略

    一、药物是把双刃剑精神类药物能让情绪重归平静,也可能在悄无声息中给身体埋下隐患。今天我们聚焦肾脏——这座每天过滤180升血液的“生命过滤器”——看看哪些药物最容易让它“超负荷”,又该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。二、肾脏最怕的4类药物1. 锂盐(碳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20 11:31:11
  • 不“断药”,不“踩坑”:精神科药物服用与停药的科学指南

    一、哪些药最忌“说停就停”?1.抗抑郁药:突然停=情绪“过山车”,低落、烦躁可能反扑。2.抗精神病药:擅自停=幻觉、妄想卷土重来,住院风险飙升。3.抗焦虑药:突然停=焦虑“加倍奉还”,还可能出现心慌、手抖、失眠等戒断反应。4.助眠药:长期用可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20 11:16:47
  • 曲唑酮:从“助眠配角”到“情绪多面手”——一份临床视角的深度解析

    一、机制:不是“单打独斗”,而是“多维调控”曲唑酮的分子设计让它在神经系统内扮演“多面手”角色:1、 5-HT再摄取抑制——提升突触间隙血清素浓度,奠定抗抑郁基础。2、5-HT2A/2C受体拮抗——既放大抗抑郁信号,又通过阻断过度激活的受体,改善焦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18 10:43:26
  • “速效救心”还是“隐形枷锁”?——关于艾司唑仑,你必须知道的 4 件事

    一、共同的敌人:大脑“信号故障”抑郁和焦虑常常结伴出现,根源是大脑神经元之间的“邮差”——血清素、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——数量不足或传递混乱。主流抗抑郁药像“招新邮差”,但要 2~8 周才能上岗。在这段空窗期,患者常被心慌、胸闷、彻夜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17 13:46:32
  • 找回被乌云遮住的太阳——一位18岁少年“身心同治”的康复手记

    当现代生活的节奏像失控的秒表,压力便成了许多人肩上的隐形行囊。对于仍在成长期的青少年,它更容易压垮尚未成熟的心灵,甚至扰乱大脑这台最精密的“指挥官”,诱发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疾病。18 岁的少年小军,曾是人群中最亮的那束光。然而,长期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16 11:27:05
  • 把药吃对、吃稳、吃出长久效果的4个关键

    很多患者和家属心里都画着同一个问号:“这药天天吃,到底吃对了没?”“怎样把疗效提到最高,把风险压到最低?”行医40年,我总结出4句话、12个字,照着做,少走弯路。1、 剂量频次:听医生的,别“自调音量”医生给多少毫克、一天几次,背后是体重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14 11:19:26
  • “吃了抗精神病药会变傻吗?”——揭开“迟钝”背后的真相与应对指南

    一、长期服药真的会把人“变笨”吗?答案:不会。患者和家属看到的“反应变慢、动作不灵活”主要来自两方面:1、疾病本身:精神分裂症、双相障碍、重度抑郁等都会损害注意力、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。2、药物短期副作用:部分抗精神病药在起始或高剂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13 13:48:22
  • 精神科常用药的 5 类副作用解析:中西联合助你减少困扰

    在精神科临床中,药物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,但许多患者和家属总会担心:“这些药会不会有副作用?” 从医 40 余年,我接触过太多因副作用而抵触治疗的案例。今天,就为大家清晰解析精神科常用的 5 类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,同时分享减少困扰的思路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11 14:15:11
  • 精神药物的双刃剑效应:谨慎使用,守护健康

   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进程中,精神药物犹如一把双刃剑。合理使用时,它们是患者战胜病魔的有力武器,能够助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;然而,若随意滥用,则可能给身体带来难以预估的伤害,尤其是对肝肾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器官。以下这5种常用的精神药物,尤其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07 11:34:26
  • 精神疾病康复:药物之外的5个关键步骤

    在精神疾病的漫长治疗与康复过程中,许多患者和家属往往将希望完全寄托于药物,认为只要按时服药,就能有效控制病情、防止复发。然而,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,康复之路需要综合的努力。在药物维持的前提下,患者和家属还可以通过以下5个关键步骤... [详情]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07 11:22:04
  • 首页
  • 上一页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下一页
  • 尾页